您当前的位置:江西省文明实践>> 正文                              查看更多>>
安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
江西省文明实践   2020-08-07 09:22:06  编辑:陈晗子 作者:曾强 朱泽华

  斑马线前等行人通过的车辆、身穿红马甲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服务窗口热情的工作人员、马路边整齐排放的非机动车辆、农村干净整洁的环境……

  在安义县,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的不断深入,这些文明行为已逐渐成为了人们的自觉行动。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正悄然发生改变,社风民风向上向善,公序良俗逐步形成,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乡村振兴的“红利”不断释放。

  讲与做结合绽放公益之花

  “这些年轻的志愿者孩子,时时记得我们,每个月都会来帮忙做家务,打扫卫生,还陪我聊天,有他们的关爱,我感觉非常幸福。”安义县长均乡敬老院的老人刘五得说。

1596763158318739.jpg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志愿服务,主体是志愿者。据了解,安义县组建了党员、巾帼、青年、文化等12支专业领域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全县5个社会公益组织志愿者人数均超过500人,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27359人,服务时长160638小时。去年,安义县开展300余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帮助4000余名留守儿童实现微心愿,关爱孤寡老人、残障人士逾千次。

 1596763182468872.jpg

  在万埠镇枧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个由村民筹资、政府奖补建设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天为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中餐和晚餐,伙食标准三菜一汤,每餐2元,对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还提供送餐服务,成为了老年人的“幸福大食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育公益组织的“志愿之花”在安义处处绽放。

  说与唱融合滋润百姓心田

  “文化自信讲传统,不忘本来不忘根,坚持核心价值观,我骄傲……”如今,“三句半”的乡音快板在安义县农村广为流传。在万埠镇毛家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明礼广场,每到傍晚,村民们聚在一起听快板、排练《点赞新时代》舞蹈、在毛家电影院观看红色电影,成了村里休闲活动的新时尚。

 1596763217866024.jpg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安义县努力挖掘乡土文化,结合近年来广泛开展的“三风”活动,收集优秀的村规民约和家规家训,编撰《家规家训、新编“三风”三字经》,开展乡风文明故事演讲赛、开展巡回演讲。结合现代传播方式,举办安义县优秀家书家规家训网络评选活动,使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以网络为载体让更多青年人知晓。同时,安义县积极挖掘本地先贤文化。长均乡四方村杨氏“四知家风”传承了数百年,村里按照杨氏家训“忠、孝、勤、俭、礼、义、廉、信”精神,以书卷的形式打造了“三风”主题广场,设立了议事堂、荣誉堂、先贤堂,推动了民风、社风向上向善。

  访与宣结合厚植为民情怀

  “乡亲们,我县正在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的‘三城同创’工作,这需要咱们一起努力……”8月3日,安义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邓臻带领全局在职党员走进龙津镇景苑小区开展“一号大调研”。

4.jpg

  在景苑小区的凉亭中,党员们与居民围坐在一起亲切交流,一边宣传《安义县市民文明公约》、《安义县市民文明公约十不准》,一边详细了解老旧小区改造目前存在的问题,认真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将收集的意见建议及时做好记录汇总。在场的党员们纷纷表示,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同小区居民一道解决当前的问题。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旨在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该县结合当地的“一号大调研”活动,每个月1号,安义县所有领导干部把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带下去、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带上来,全县党员干部都是新理论、新思想、新举措的宣讲员。截至目前,安义县“一号大调研”先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各方面问题4658个,一批民生实事得到落实,党委、政府进一步获得群众和企业的认同。

  目前,安义县140个文明实践场所实现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不断提高。通过充分挖掘基层创造力,因地制宜推出“365”工程,在“新”上下功夫、“融”上做文章,通过建立乡村专职、志愿者、乡土人才三支队伍,开展“政策宣讲、教育培训、党员示范、关心关爱、文体服务、文明实践”六类活动,整合“党群服务、农村文明文化、基层社会治理、村民颐养、宣传活动”五个中心,优化基层阵地资源,让群众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角。


来源:江西文明网
相关新闻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4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