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江西省文明实践>> 正文                              查看更多>>
“四点半课堂”筑起温暖港湾
江西省文明实践   2020-08-19 17:08:15  编辑:陈晗子 作者:汤丹

  8月7日下午4时,萍乡安源区丹江街丹江学校教师黄雨薇像平常一样,准时来到位于丹江综合文化站的“四点半课堂”。眼下正值暑假,为照顾在家放学的孩子,丹江街“四点半课堂”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家庭思政课、书法课及电子琴课,由像黄雨薇一样的学校教师、街道退休的老党员以及附近居民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无偿为孩子辅导并授课。

  走进丹江街的“四点半课堂”,环境舒适、宽敞明亮。一个巨大的鸟笼式书架映入眼帘,人物传记、课外辅导、科普知识应有尽有,电脑、书桌、实验道具等设备一应俱全。为解决家长上班与孩子托管难题,开拓学生课余活动的新天地,2017年,丹江街在综合文化站开设“四点半课堂”,将其打造成为家喻户晓的“第二课堂”。三年来,“四点半课堂”吸引了丹江学校、萍乡实验学校、城区小学等学校的学生。

  和丹江街的孩子一样享受“四点半课堂”带来的“家”的温暖的,还有莲花县高洲乡高滩村的孩子们。作为高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红领巾丹勋营地,莲花县高洲乡老祠堂设立图书室、益智活动室和计算机室,由辅导员免费为放暑假的孩子们培养兴趣、传授知识。每天,孩子们都会来到老祠堂开展阅读、下棋、跳绳等学玩一体的活动,也得到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在萍乡市,像丹江街和高洲乡的孩子们在家门口有个既可培养兴趣爱好,又能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高尚情怀的快乐天地,已经遍布各地乡村。近年来,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过程中,萍乡市文广新旅局充分利用农家书屋、老祠堂、老村部及散学后的校园,打造“四点半课堂”文化服务品牌,为少年儿童提供了一个阅读、娱乐、学艺等学玩一体的活动场地,为未成年人成长保驾护航。

  为让“四点半课堂”这枝社会文明之花开得更艳丽,近年来,该市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吸引企业资助、鼓励社会参与等方式,整合资源,不断完善市、县、乡镇、村四级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市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艺术剧院、电影院“五馆两院”健全,县级两馆(图书馆、文化馆)功能布局完善,完成了55个乡镇(街)综合文化站改造提升、777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达标,并新建了市红领巾纪念馆、雷锋文化博物馆、萍乡好人馆等特色文化场馆,拓展了公共文化空间布局,城乡“15分钟文化生活圈”基本形成。同时,依托各级文化场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家书屋、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广泛建立“四点半课堂”功能室,开拓未成年人课余活动新天地。

  为有效弥补基层公共文化工作者不足的问题,该市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充实基层公共文化机构管理员的同时,建立文化志愿者招募制度和培训辅导制度,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尤其是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等“五老”人员以及新乡贤的作用,建立一支庞大的专兼职、老中青结合的“四点半课堂”教师队伍。在文化志愿者的努力工作下,全市各地“四点半课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了。

  “咚咚咚呛、咚咚咚呛……”在萍师附小“四点半课堂”上,春锣传承班的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聆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萍乡春锣代表性传承人雍开全老师的技艺传授,并聚精会神地投入到每一个动作的学习中。为丰富“四点半课堂”内涵,该市将萍乡春锣表演,经典诵读、数字阅读体验、少儿动画电影展播、皮影戏表演、花果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引起了未成年学生的极大兴趣,成效斐然:8月上旬,萍师附小春锣传承班少年表演的春锣节目《我是安源红领巾》代表江西参加第九届全国少儿曲艺展演;2016年安源区城区小学学生展示的花果手工工艺项目荣获教育部主办的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示奖。丰富的文化活动、精心的课程设计、科学的时间安排,既为家长解忧,又为学生解“渴”;让家长放心,使孩子在开心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记者手记】

  要让文明融入城市的基因、融入群众的血脉,就必须从群众最关心的小事和细节着手,解决其最为迫切的需求。萍乡市对“四点半课堂”的积极探索,直指民生所需,体现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让家庭更放心,让城市更温暖、更文明。

来源:萍乡日报
相关新闻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4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