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江西省文明实践>> 正文                              查看更多>>
共青城:文明新风吹进千万家
江西省文明实践   2020-11-06 17:03:48  编辑:吴凯 作者:王飞 吴翔

  近年来,共青城市坚持把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工作与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全省试点工作融合推进,将两项试点工作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全市中心工作紧密衔接,以“党建+”为引领,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以“智慧云”为平台,以“志愿服务”为路径,实施“一把手”工程,高标准、高质量推深做实两项试点工作,打造“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盘活了“存量”阵地,做优了“增量”阵地,建强了“网上”阵地,畅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共青城市已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中心、56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所、97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含60个“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成立了161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5000余场,线上线下受众达20万人次。
  上下同向 举好文明实践“指挥棒”
  两项试点工作被纳入“一把手工程”,共青城市委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共青城市委书记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及志愿服务队总队队长,坚持一线指挥,提供“一揽子”保障;共青城市委常委会多次研究部署,审议出台《共青城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全市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的试点方案》,绘制了全市试点工作“施工图”。
  同时,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分别由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书记负责,出台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工作“一杆子插到底”,确保工作推动有力、落实有效;成立共青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中心,抽调6名专职人员集中办公,村(社区)配齐60余名专职党建宣传员,负责村(社区)级阵地运行管理和组织实施;市级财政每年安排200万文明实践工作经费,2020年新增安排和统筹整合1000万元用于文明实践基层阵地资源整合工作。
  此外,共青城市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将试点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纳入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标准,强化了监督考核,有效督促各乡镇、部门将文明实践工作牢抓在手、记在心上、落在行动上。
  多维整合 汇聚文明实践“正能量”
  按照“打通、贯通、联通”的要求,共青城市强化资源整合“一盘棋”的理念,在全市所有村(社区)全面铺开,同时在每乡镇(街道)打造2个示范点,打破部门界限和条块分割,促进阵地、资源、功能、力量整合,着力打造“党建引领、资源整合、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根据工作需要,共青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挥指挥协调功能,共青城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文广新旅局及市人社局发挥服务指导作用,将分散在各条条块块中的各级各类资源阵地统筹使用、协同运作,最大限度增强了综合效益、整理效能。
  同时,形成了以阵地资源为依托、以志愿队伍为基础、以活动项目为牵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构建了“1+7+N”志愿服务体系,组建志愿服务队伍161支,形成了以志愿服务总队为统领、流动志愿服务队为支撑,各部门单位志愿服务队、村级志愿服务队和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志愿服务体系;依托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和共青城市融媒体中心平台,运行“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的“四单制”志愿服务工作模式,推动志愿服务在线化,发动志愿者2万人次,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5000余场。同时,积极开展“三问”调研,重点了解群众需求,将群众意见和建议融入工作之中,征集并制定各类志愿服务项目141个,为试点工作提供了强大内生动力。
  聚焦群众 奏响文明实践“新乐章”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点就建到哪里。近年来,共青城市坚持“一站多点”理念,积极探索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衔接、融合共生,对现有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广播室、妇女之家、青年之家、儿童之家、民兵之家等阵地、队伍、服务资源等进行整合,在行政村(社区)建成了60个“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同时,在自然村(组)利用祠堂、公园、工厂或校园等闲置场所建设文明实践点,着力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活动圈。比如,共青城市苏家垱乡水口村将水口周周氏祠堂,以“一堂多能、一室多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改造成理论学习、政策宣传、科普教育、健身娱乐的活动场所,以文明新风润养乡风民情。江益镇、泽泉乡分别在群众聚集的活动广场、集镇建设多功能文明实践广场和文明实践一条街,搭建凝心聚力、弘扬新风的重要平台和阵地。
  群众需求在哪里,“志愿红”流向哪里。在防疫一线,“志愿红”挺身而出,充当疫情防控的宣传员、联络员、战斗员,将防疫触角延伸至每家每户,其中“红帽子”突击队被泽泉乡老百姓亲切称为主心骨与贴心人。在抗洪一线,“志愿红”闻“汛”而动,组成多个防汛应急抢险队伍,日夜坚守。共青城市蓝天救援队志愿者启动了24小时紧急备勤制度,多次进行水下作业,现场处理险情;共青城市金湖乡江流村青年结对请假返乡抗洪;共青城市在金湖乡防汛临时安置点建立起新时代文明实践分站,文艺志愿服务队、卫生健康志愿服务队、金湖乡志愿者们为村民提供电影放映、健康体检、卫生清理等服务,让村民在这个“临时”的家也能住的很舒心、很温暖。
  群众期盼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开展到哪里。为抓好农村一老一小重点人群,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儿童无人看管问题,共青城市启动“颐养之家”及“心连心”课堂志愿服务项目,为千余户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为呼应广大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卫生健康志愿服务队打造“白衣天使乡村行”志愿服务项目,两年来为广大群众免费健康体检、宣讲健康知识超250次,入选省级示范性重点志愿服务拟扶持项目。每月云讲堂、红领巾宣讲员、普法志愿服务项目,“大手拉小手”童心关爱等志愿服务项目让新时代文明实践遍地开花、文明新风吹进千万家。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新闻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4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