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江西省文明实践>> 正文                              查看更多>>
一群普通人 温暖一座城 宁都微公益持续发力
江西省文明实践   2015-02-04 11:07:20  编辑:李芳 作者:廖海峰 江西日报记者 鄢朝晖
    微公益,眼下已俨然成为一种时尚。

  一杯水、一根炭、一枚蛋……在宁都,微公益持续发力,以更新颖的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实现了公益的平民化、常态化。

  看起来不养眼,听起来不感人,他们外表平常、职业普通、生活平凡,但举手之劳虽渺小平凡,却如草偃风从,唤起了越来越多人向善、行善、扬善的道德热情,形成了全县善心涌动、善行如潮的生动局面。

  已是深冬,但因为这群普通人,这座城市很温暖。

  一杯热水传递便利

  1月8日,冬雨飘洒,寒风萧瑟。县城宝塔路19号,“路人免费饮水”的红色标牌让人备感亲切。

  标牌指引处,一台饮水机静立于此,几个玻璃杯和一叠一次性纸杯置放于下面的柜子内,不时有路人到饮水机上接取热水。

  “再拿把大伞来,下雨了。”饮水机的安放者卢小云一边为一接水路人撑雨伞,一边朝身后的自家广告店内呼喊。

  说起设立免费饮水机的缘由,卢小云深有感触。2012年8月的一天,她因外出匆忙,忘记带钱包上街,口干舌燥也只能忍着。回宁都后,卢小云决定在自己店门前摆放一台饮水机,24小时为路人提供免费纯净水。

  一杯热水,平淡无味,但装卸工黄章森却品出了浓浓爱意。他进城务工,人生地不熟,渴了讨口水喝不方便。现在有了这个免费饮水点,让他忍不住直叫好。

  “坐下来,歇一歇。”看到呼啦啦来了一伙人,隔壁邻居廖阿姨端着木凳迎了上来。她说:“周边有很多物流公司和商铺,每天装卸货物的人很多,卢小云忙不过来的时候 ,我就会来帮一帮她。”

  人流量大,开销大吗?“天热八九桶水,天寒五六桶水,支出不多。”看着路人方便,卢小云内心无比欢喜。

  一根木炭点燃爱心

  下雨降温,不知上次送去的木炭用完了没有?黄陂镇老人们的取暖问题,始终牵挂着熊桂英的心。一大早,熊桂英吃了碗稀饭,就招呼女儿搬着两篓木炭出门了。

  “你咋又来了?”“是啊,想你们了。”窗外寒意浓,暖意驻心田。黄陂镇敬老院屋内,炭火烧得正旺,老人们和熊桂英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开心地聊着,欢快的笑声压过了外面“沙沙”的雨声。

  “冻疮都不长了,这个冬天过得很温暖。”正在烤火的胡心甫老大爷展示着双手,笑容荡漾在脸上。

  红色的炭火映红了房间,也映红了赖二秀的脸庞。她高兴地说:“有了这根木炭,冬天没那么难熬了。”

  熊桂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妇,守着两亩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前我家里穷,村里人给些衣服和粮食。”他人的援助,让熊桂英渡过了难关,善良的种子,在她心里悄然扎下了根。

  1998年冬,得知黄陂敬老院急需木炭,生活并不算富裕的她很是着急,立即拿出700元钱买了1000斤木炭送去。此后,每年冬天,她都坚持向敬老院送木炭。

  “熊大姐把敬老院老人当家人,总要来看看;老人们也把她当亲人,有话总爱找她唠两句。”敬老院院长胡长根满是感动。

  一枚鸡蛋品尝真情

  爱心无大小,一枚鸡蛋也可以暖人心。

  雨歇云收,宁都波涛生态农庄,成群的黄鸡正在山林里欢快觅食。农庄主涂波涛正猫着腰拣蛋,只为确保送出去的每一枚鸡蛋都是最新鲜的。

  致富不忘回报社会。涂波涛从事黄鸡养殖18年来,一直情系慈善,尽自己所能助人,坚持免费赠送“爱心”土鸡蛋。

  带着精心挑选的土鸡蛋,涂波涛来到宁都特殊教育学校。见到涂波涛,孩子们围了上来,他们用熟练的手语和涂波涛交流着,站在旁边的校长忙着翻译。在这些孩子灿烂的脸上,透露出他们对生活的满足、自信和憧憬。校长罗秘华代表聋哑学生说出心声,“孩子们吃上了土鸡蛋,别提多高兴了。”

  随后,涂波涛又来到县医院妇产科,为刚做妈妈的产妇送上土鸡蛋。两人素不相识,听说来意,年轻妈妈小张惊讶过后是惊喜:“听说坐月子时吃土鸡蛋很好,正愁买不到呢,没想到有人主动送上门来了。”

  赖村敬老院老人宋根长呵着热气,吃着香喷喷的土鸡蛋,感到特别温暖和舒坦。看到涂波涛,宋根长慢慢站了起来,颤巍巍地竖起大拇指,连声说谢谢。

  面对众人的赞美,涂波涛一笑而过,他说:“一枚土鸡蛋值不了几个钱。我只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回报生我养我的家乡。”

来源:江西日报
相关新闻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4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