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江西省文明实践>> 正文                              查看更多>>
赣州推进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实现文化共享
江西省文明实践   2018-03-15 10:34:14  编辑:徐芳芳 作者:何志清 穆宇清
  近日,春雨润如酥,章贡区军门楼下的“红红火火过大年”广场文艺活动舞台上,身穿彩衣的舞者饱含激情地舞动,那热情驱走了春寒料峭,也让年味恒久浓郁。这是赣州市节假日众多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一场。

  其实,舞台上那群身手矫健的欢快舞者,平均年龄超过了60岁,但是观众只感受到了蓬勃的朝气。他们是下壕塘星光艺术团的团员,也是赣州市的文化志愿者。不只是在节假日,不仅是在光鲜的舞台上,如他们一般的文化志愿者全年都忙碌在各个活动现场,用多种方式为社会和百姓提供公益性文化艺术服务,实现文化共享和普惠的目的。文化志愿者都是平凡普通的市民,凭借着满腔热忱与激情,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文艺技能等,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公益性文化艺术服务和帮助。就让记者带领大家走近他们,感受文化志愿者。

  满腔热情歌舞传

  一场突如其来的雨,打断了表演,星光艺术团的团员们只好拥挤在摆放音响的棚子里。虽然没带雨具,但大家倒是不怎么担心淋雨,而是在问“还演不演”。星光艺术团团长周英对记者说,冒雨演出对他们来说算是司空见惯了,只要有观众,他们就会坚持登台。2017年1月,赣州经开区举行第一届文化惠民周,章贡区的多支民间艺术团被邀请去参加“百姓大舞台大家一起来”的演出。星光艺术团在一天内要跑凤岗镇、三江乡等多地演出。天冷,还下着雨,艺术团的成员冻得瑟瑟发抖,无数次想着放弃。可是,看着许多村民撑着伞,有的甚至背着孩子来看表演,团员们便咬牙上台,用欢快的舞蹈回应观众的热情。“对我们来说,只要有观众就有表演的动力。”周英说。

  星光艺术团隶属章贡区下壕塘社区,最初只是几位社区居民自娱自乐的“草台班子”。团长周英原是赣州市西津路小学的老师,退休后为了能丰富业余生活,便与社区里的几个文艺同好经常一起跳跳舞。2003年,社区党总支书记朱秀英建议,不如就此拉起一班人成立社区艺术团。一开始只有七八个人,而且都是女同志。2005年开始,随着在社区演出,赢得居民的许多赞誉,艺术团的队伍就此慢慢壮大,姐姐拖妹妹,嫂嫂带妯娌,老乡跟着老乡来,周英甚至还把丈夫戴安国也“诓”进了艺术团。

  如今艺术团成员有30多人,不但有演出队、腰鼓队、龙灯队,还设置了艺委会。团员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工人有退休干部还有一些技术人员,都是非专业人士。团员李光贞要带孙子,每次排练就背着孩子去跳舞;副团长黄发逵自学音响设备控制,从未跳过舞,就自己加班加点练习亮相动作;60多岁的钟伏女个子娇小,虽然舞蹈功底很不错,但是为了群舞整齐,她甘当“板凳队员”,哪里需要就去哪儿。艺术团的团员们“自带工资”去表演,需要什么东西都从家里往团里搬,到各个社区巡演,还去了信丰、大余、龙南、上犹和赣州经开区等地宣传演出。一年最少有30多场演出,多的时候一年能有60多场演出。

  同样成立于2003年的章贡区中山路社区心连心艺术团与星光艺术团有着不同的开始,但最后都殊途同归于文化志愿服务。据心连心艺术团团长肖秀华介绍,起初各个社区都组建了大大小小的艺术团,除了歌就是舞,缺少特色,心连心艺术团为了能脱颖而出选择了特色办团。在赣州市文化馆、赣州市文联以及赣南采茶歌舞剧院专业人士参与支持帮助下,社区把赣南采茶歌舞戏引入艺术团,艺术团围绕宣传和传承赣南采茶非遗文化这个重点,突出编排具有浓郁采茶元素的文艺节目。其编排的行当表演《赣南采茶誉中华》《斑鸠声声迎春到》多次获奖,歌舞说唱《国家部委进山来》在参加章贡区“聆听振兴的足音”群众组大赛上获得最佳创作奖。艺术团不仅会耗费心力精雕细琢节目,又能随时应宣传宣讲需要来个“急就章”。去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为了及时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传递给社区居民,艺术团2天内就编创了一个新节目《十九大光辉照前程》。

  15年来,心连心艺术团走过了无数风雨,他们始终带着满腔热情投入到文化志愿服务中,全年演出和授课近百场(次)。除了服务社区居民和参与“百姓大舞台”“我们的节日”等演出外,艺术团最常做的就是“送戏下乡”。“村民们是最喜欢看戏的。”肖秀华笑言,艺术团每到一处都受到群众的欢迎。在上犹县梅水乡,为了不耽误村民白天摘茶,艺术团就晚上演出,然后连夜赶回家。心连心艺术团目前常驻团员有20多人,上至70岁下至50岁,人人关心集体互助友爱蔚然成风。今年春节前夕,活动室的卷闸门坏了,存放的服装道具容易被老鼠咬坏,团员徐越新得知,立即为团里购置了9个收纳箱;副团长张嘉钊任劳任怨,主要负责“力气活”,搭幕布、搬道具,有时从早上五六点忙到晚上10点也不喊累;团员刘茂俊是今年全团公认的先进个人,他为团队做的好事数也数不清……如今,进入3月,艺术团又忙着排新节目渔鼓说唱《文明新风永传扬》。

  文化共享惠百姓

  3月8日,记者一走进赣州市文化馆就听到了悠扬的音乐声,那是艺术团在排练。在赣州市文化馆的一楼大厅里挂着一块巨大的牌子,上面是一周7天的活动场所安排表,每天从早上8时30分开始到晚上9时,数十支艺术团和各类文艺培训班排得满满当当。市文化馆副馆长肖凡对记者说,这其实就是市文化馆推动文化志愿服务的一个基本内容。

  据介绍,赣州市文化馆正式提出并开始组建文化志愿者团队是在2009年。当时,为了加强我市公共文化建设,促进文明城市与和谐社会建设,便有意识地组建一支文化志愿者队伍,规范文化志愿服务行为,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作用。到现在,已经培养了一支人数近1500人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并且不断在壮大,他们已经成为赣州市公益文化事业的一支主力军。文化志愿者主要以文艺辅导为主,深入社区、农村开展“社区文化辅导”工作;展示文化建设成果;以讲座、培训为主,面向基层群众开展专题知识讲座和文艺辅导;协助组织大型文化活动;公益性展览的布置、讲解、导览,及其他公益性文化服务。

  肖凡表示,因为是志愿服务,所以需要志愿者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愿意利用业余时间无偿为公众服务。他们当中有从事专业文化艺术的工作者、有文化艺术特长的社会人士、有艺术特长的大专院校学生,以及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文艺骨干。

  目前赣州市中心城区有近40支艺术团成为文化志愿者的中坚力量,各县(市、区)文化馆现在也基本组建了各自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参与人数每年也在增加。而且为了更好引导和促进文化志愿服务,每年年底市文化馆都要对文化志愿者团队和个人进行星级评优。不仅提供日常排练场所,每年还定期与不定期组织文化志愿者出去学习,到由省级甚至国家级举办的培训班学习充电,并且组织他们观看文艺演出、文化交流、学习他人经验,让他们在今后的志愿服务中,在提升自己文化品位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

  赣州市文化馆全年组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2000多场次,服务对象60多万人次。同时,加大对农民工、留守孩和监狱帮教对象的培训力度,真正做到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每年赴赣州二监狱文化帮教20多次;开办外来务工人员免费培训班10期;开办老年大学培训班15期。2016年,赣州市文化志愿者进“高墙”服务获得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殊荣。连续两年(2016年和2017年)组织赣州文化志愿者参与“春雨工程”江西文化志愿者赴西藏、新疆进行专场慰问演出和文化交流。

  说起文化志愿者除了现有成绩还将发挥怎样的作用,肖凡说,社会的进步需要有文化的支撑,文化的进步与融合需要志愿服务的展现,文化志愿的发展是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志愿服务逐渐出现,利用网络这一高效平台,将网络技术应用于志愿服务中,让更多的人了解赣州本土文化。赣州市文化馆将继续大力弘扬文化志愿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来源:赣南日报
相关新闻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4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