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江西省文明实践>> 正文                              查看更多>>
宜春市袁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显成效
江西省文明实践   2019-11-18 15:53:29  编辑:陈晗子 作者:佚名

  2018年12月,宜春市袁州区被列入江西省1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近一年来,袁州区加快推进建设步伐,先行先试,创新工作机制体制,试点成效显著:

  一、纲举目张,试点先行“矩阵”铺开

  高位推动有魄力。袁州区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当前区委重要中心工作抓紧抓实: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担任主任,区长任常务副主任,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任办公室主任。

  制度设计有方法。该区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先后出台了《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操作指南》《考核暂行办法》等指导性强、操作性高的规范性文件。

  排兵布阵有谋略。该区通过整合各方平台资源,形成了阵地版图:高标准打造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示范点5个:即湛郎街道湛郎桥社区、珠泉街道一机社区、寨下镇塘下村、慈化镇冷水村、金瑞镇金瑞村;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示范点23个。今年3月全区35个实践所、312个实践站全部完成了挂牌,5月完成整合改造并全面投入使用,成功实现全覆盖。

  创新机制有动力。为有效调动各级各部门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区推行文明实践区域化共建机制,每个乡镇、街道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点,相关部门单位参与联建,实现城乡联建、城乡共建大工作格局。

  财政倾斜有保障。经区委常委会讨论同意,该区财政划拨专项奖补资金,奖补每个街道5万元、每个社区2万元;对省级示范点,根据工作成效奖补30-100万元;其余各乡镇,根据综合考评情况,奖补5至50万元。截至目前,袁州区整合上级资金423万元(其中省级25万元,市级200万元,区级项目资金198万元),划拨专项资金379万元,共奖补802万元。

  二、活动丰富,成风化人“润物细无声”

  袁州区筑牢新时代文明实践思想阵地,实践科学理论,传播主流价值,持续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守正创新,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以好人为引领,让宣讲更有温度。目前该区拥有全国道德模范2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中国好人35人,是名副其实的“好人之城”、“首善之都”。就如何做好好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合文章,袁州区做了许多努力。

  由该区中国好人及各级好人专门成立了“好人故事汇”宣讲服务队。“中国好人”谭良才、舒惠东,“江西好人”余林,“最美袁州人”刘碧桃等,他们用最平实朴素的语言讲述自己烈火中救人、不忘初心扎根深山育林、令人放心的公平秤、驻扎最美袖珍小学的真实事迹。他们是群众身边看得见的榜样、可以学的标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聆听的人。“好人故事汇”宣讲服务队每到一处,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以“好人故事汇”宣讲服务队为支点,撬动了全区宣讲志愿服务工作。“巾帼宣讲志愿服务队”“青年宣讲团”“农民宣讲团”“普法宣讲团”等各具特色的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一一成立,根据群众需要,宣讲志愿者们将党的政策、最新理论、惠民新法送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

  以乡音为载体,让活动更接地气充分挖掘本土特色,用群众熟悉的“乡音”,用群众喜欢的“袁州三脚班”“袁州快板”等形式开展活动,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寨下镇塘下村村支部书记汪原洪,每周五他都在村文化礼堂的讲台上,将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时政要闻、政策精神、村情事务等,用一口“土话”逐条向在场的村民进行播报,效果特别好。在“红色文艺轻骑兵进社区”“送戏下乡”“百姓大舞台”等各类演出舞台上,总是能看到演员们用本土方言演绎着“垃圾分类”小品、“邻里和谐”相声剧、“扫黑除恶”三句半等节目,群众看得哈哈大笑的同时,各个理论政策也深入群众心中。

  以扶志为主题,让实践更有意义。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过程中,时刻不忘紧扣中心工作。该区以精神扶贫为主线,以实践活动为抓手,创造性地组织开展了一场“贫困户才艺大赛”,在区行政中心大会堂,贫困户们通过唱歌、舞蹈、快板、朗诵、读感谢信等多种形式,展现了他们积极生活、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表达了他们誓脱贫、要摘帽的坚定决心,激发了他们吃苦耐劳、勤劳进取的内生动力,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

  把“大道理”变为“小故事”,把“普通话”变为“家乡话”,让党的创新理论、让身边的好人好事“飞入”寻常百姓家,袁州区正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助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三、照单点菜,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袁州区深入创新整合,由党校、宣传部、政法委、教育局、司法局、文广新旅局等职能单位牵头,结合本地特色,创新性建立了16支行业性志愿服务队,开展多种志愿服务活动,如文广新旅局组建文艺旅游志愿服务队,编排文艺节目巡回演出;司法局组建普法宣传志愿服务队,到农村、社区进行法律宣传,解答群众的法律问题;文明办组建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组织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到农村、社区开展好人故事巡回宣讲等等。

  怎样才能实实在在解决群众难题该区探索出了一条群众“点单”,实践平台“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可行路子。为进一步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群众需求与志愿项目无缝衔接,充分利用春节、学雷锋月、“五一”劳动节、“七一”建党日等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联合社会公益组织持续深入村(社区)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做到每月16支行业性志愿服务队至少开展1场活动,每月每个实践中心至少开展1场活动,每月每个实践(所、站)至少开展4场活动。同时,建立了“实践活动群众满意度评价”机制,请群众当“评委”,对活动效果进行星级评价,并征询群众的意见建议,各级实践平台、志愿服务队根据群众反馈对实践菜单进行实时调整。

  怎样才能让文明实践惠及群众?关键抓好志愿服务活动,因地制宜,精心滴灌:在彬江镇彬江社区,志愿者为村民带来了义务诊疗、卫生防疫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等十余项服务项目,受到热烈欢迎。暑假期间,湛郎街道推出“假日课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由志愿者老师们给学生上跳棋、手工、书法等特色课程,辅导学生功课,解决孩子们假期在家里的安全和学习问题,也解决了社区双职工家长的后顾之忧。脚踏实地做好一件件小事,帮助群众实实在在解决难题,才能赢得信赖,凝聚民心。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已组建志愿服务队400余支,注册志愿者13.5万余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8000余场次,使文明实践活动真正树立了品牌、赢得了口碑、聚起了人气。

来源:江西文明网
相关新闻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4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