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江西省文明实践>> 正文                              查看更多>>
谱写文明的乐章——吉安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纪实
江西省文明实践   2016-06-20 12:14:54  编辑:李芳 作者:张晶 邹清华
 行进在“山水吉安、文化庐陵”之间,不论春夏秋冬,总能看到一些“红马甲”“红袖标”忙碌的身影,他们用不同的方式默默付出爱,成为温暖吉安的“志愿力量”,成为推动吉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目前,吉安已注册志愿服务组织2766个、志愿者30.49万人、志愿服务项目8525个,服务时长超过634万小时,各项服务指标连续3年居全省前列,线上发布“身边好人榜”8万余人次,位居全省第一。

    志愿者:从个别群体向多种群体转变

    志愿服务活动初期,吉安志愿者以青少年为主。近年来,该市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宣传栏、公益广告等载体,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有效吸引了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代表着不同群体的人员加入志愿者行列,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宣传、处处体现、事事展示志愿”的良好局面。

    吉州区文山街道思源社区“宜家帮忙团”建立初期,不足10人,现增加到152人,由退休干部、在岗职工、家电维修工等居民组成,党员占60%以上,累计服务群众530余人次,调解居民大小纠纷244例。

    随着志愿服务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该市志愿者由3年前的3.5万人迅速扩大到现在的30.49万人,基本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局面,并评选出五星级志愿者158人、四星级志愿者2321人、三星级志愿者16432人。

    志愿服务组织:从松散型向规范化转变

    志愿服务不仅需要方向引领、文化积淀、群众参与、精神支撑,更需要规范管理。

    2014年4月8日,吉安市志愿服务协会成立。在这个“家长”带领下,该市重点发展党员志愿服务队、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和社区志愿服务队这三支力量,抓好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和青年、巾帼、助残、红十字等志愿服务队,不断壮大吉安爱心会、永新志愿者协会、新干阳光义工等社会人士自发组织的志愿服务团队。

    目前,该市已形成了市志愿服务协会、 县(市、区)志愿服务协会、志愿服务工作站(队)为依托的三级志愿服务网络,志愿服务组织由3年前的56支增加到现在的2766支,形成蓬勃发展格局。

    队伍越大,管理更要规范。吉安全面完善了志愿服务管理办法,不断规范了动员招募、服务记录、管理培训、考核评估、表彰激励等志愿服务组织工作制度,特别是在全省率先出台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十有”标准,示范带动了全市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化、常态化发展。

    志愿服务项目:从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

    志愿服务无小事,哪里有需求,哪里就能产生服务项目。

    近年来,吉安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引导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搭建满足社会各方需求的志愿服务项目。

    认领一个心愿,点燃一个梦想。家住吉州区平安里社区瘫痪多年的王太英有个晒太阳的“微心愿”,1月19日,社区志愿者刘冬莲和李荣华认领后,用轮椅推着她走上街头,暖融融的太阳,让她倍感温暖。据不完全统计,吉州区“微心愿”志愿服务项目,让8000多个“微心愿”得到有效认领并圆满完成。

    小小讲解员、传承大文化。这个志愿服务项目自2012年组建以来,吸引2000多名孩子参加活动,成立小小讲解员团队15个,发起志愿讲解活动项目61次,在各景点服务时长达2271小时,现已成为吉安弘扬传承庐陵文化、加强素质教育的品牌志愿服务项目。

    吉安志愿服务项目从3年前的98个拓展到现在的8525个,涉及扶贫济困、敬老助残、生态环保、抢险救援、心理安抚等社会方方面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志愿服务活动:从阶段性向经常性转变

    常态化的行动,是志愿服务“花期”永恒的关键点。

    近年来,吉安在推进志愿服务活动从阶段性向经常性转变的过程中,打出了一系列常态、长效化组合拳:

    抓考核。以完善机制为抓手,建立了年度志愿服务工作考核测评机制,把各地、各单位开展志愿服务情况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考评范畴。

    抓队伍。以社区服务为重点,组织580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结对帮扶社区工作,以关爱留守儿童、农民工和孤残人士等特殊群体为重点对象,常态化开展针对性强、一对一的志愿服务活动。

    抓活动。以学雷锋为载体,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每年举行市领导参加的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每年都精心设计和广泛开展大量“社会有需求,志愿者能为”的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抓帮扶。以打造品牌为契机,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相应支持,扶助志愿服务公益组织成长壮大,不断把 “奉献大爱、善行吉安”的志愿服务品牌做大叫响。

来源:大江网
相关新闻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4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