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江西省文明实践>> 正文                              查看更多>>
文明新风润赣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赣州力量
江西省文明实践   2022-03-30 17:16:51  编辑:陈晗子 作者:唐燕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做实基层、打牢基础的重要改革。

  “怎么干?”赣州用火热的实践不断寻求答案。寻乌、瑞金被列为全国试点;章贡、上犹、兴国等地进入全省试点;石城“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安远用小积分推动乡村大治理……

  近年来,赣州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对标中央、省委有关要求,结合老区工作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强化资源整合、聚焦群众需求、注重常态长效,探索出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处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赣南儿女擘画了一幅幅美好生活图景;一个个鲜活的文明实践活动,已然融入群众生活。新时代文明实践赋予了赣南独特气质,更滋养了百姓的幸福生活。

  强化资源整合“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群众最大化”

  高空俯瞰寻乌县南桥镇高排村,客家古建筑陈氏云魁公祠大夫第气势不凡。

  时代更迭。二百八十多年来,不同于周边的房屋换了一批又一批,屹立不倒的大夫第,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那是2019年,为更好地发挥大夫第资源优势,在修旧如旧之后,高排村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于此,并内设了阅览室、棋牌室、书画室、红歌厅等。

  赋予新生的大夫第转眼成为全村最热闹的场所。“在这里,专家认真阐述党的创新理论,致富能手传授种养技术,党员干部调解邻里纠纷,重大节日还有庆祝活动。”高排村党建宣传员陈佛海介绍。

  前不久,高排村在大夫第内举办“客家擂茶”大讲堂活动,邀请了外地专家向客家妇女们传授擂茶制作之道,深受欢迎。大家认真听讲,积极实践,个个手持擂杖频频舂捣、旋转。一时间,大夫第充满欢声笑语,阵阵茶香。

  在赣州,利用祠堂、红色旧址、村史馆等阵地,打造“家门口”的文明实践站的案例比比皆是。

  3月17日,宁都县东山坝镇小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学习氛围浓厚。宁都县委党校副校长彭程瑞正向全县青干班学员宣传全国两会精神。志愿者赖丽娟说:“去年,村里利用28座老祠堂,开展理论学习、红色讲解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30余次。”

  探索低成本、可持续建设路径,是赣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有效方法。赣州注重盘活老祠堂、老村部、闲置教学点等“沉睡”资源,按照“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的原则,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综治中心等村级阵地,打造“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同时,鼓励各文明实践所(站)合理设置书画室、活动室、“四点半”课堂等功能分区,积极拓展“一室多用”功能,不断满足群众实际需求。

  截至目前,赣州已挂牌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0个、实践所310个、实践站3613个;在学校、旅游景点等延伸领域建成实践中心(所、站)365个,打造了一大批“不设墙”的实践点。

  抓好日常管理破解“没人管、管不好”的难题

  在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章贡区创新“文明集市”活动,为群众提供义诊、义剪、家电维修、衣物缝补、旧物互换等志愿服务,拉近邻里关系,助力邻里守望。

  寻乌县培育“强国之声”“红土映山红”“音乐蒲公英”“东江源生态保护”“百姓名嘴”等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常态化、项目化、品牌化发展。

  章贡区、寻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渐入佳境,是赣州抓好日常管理,探索常态化、规范化运行机制的缩影。

  赣州市委、市政府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整合各方面人员、资金、平台、项目等资源给予支持:

  ——有机构管事。成立正科级事业单位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中心。各县(市、区)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全部新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中心。

  ——有经费保障。市财政两年共安排1.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乡村一级所站建设运营。县、乡两级财政也积极投入文明实践工作经费。

  ——有专人干事。压实县乡村三级主体责任,建立“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组建专门机构负责,明确专人推进,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专职文明实践员。

  此外,赣州还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纳入高质量发展考评和文明测评体系,统筹做好督查考核工作。延续星级动态评估机制,健全成果展示、学习交流机制,定期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典型,激励各实践中心(所、站)争先创优。

  注重精准服务“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推进到哪里”

  “奶奶身体还好,你自己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3月10日,瑞金市黄柏乡龙湖村89岁的村民杨来娣,来到村文明实践站“亲情连线室”,与远在上海的孙子进行了一场“亲情连线”。

  群众有需求,政府有响应。赣州是人口大市,也是劳务输出大市。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大多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与在外务工的亲人沟通联络较少,造成了一定的亲情缺失。针对这一现状,赣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进“亲情连线温暖无限”行动,让在家留守群体与远方亲人实现“云团聚”。

  着眼“一老一小”,文明实践有温度。目前,全市建立了2694个“亲情连线室”,用小窗口办好服务群众的大实事,不仅温暖了留守群体的心,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与此同时,赣州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组织专业队伍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开展心理健康科普活动,面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2400余人次。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推进到哪里。赣州探索乡间夜话、屋场会、采茶戏、“大喇叭”等接地气、有活力的活动方式,统筹抓好理论学习、政策宣传、文化惠民、移风易俗等各项工作,通过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宣传群众最想听的内容,提供群众最需要的服务,解决群众最闹心的难题。

  为使得志愿服务精准有效,赣州还依托江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点单系统,实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开展的理论宣讲、文艺演出、义诊义剪等活动,深受群众好评。

  如今,在文明之风的吹拂下,赣南儿女脸上幸福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绽放。


来源:江西日报
相关新闻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4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